找准突破点 汇聚点滴微力量
成立于2006年的棕树湾社区,共有95幢居民楼,居民2.4万余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当地及周边街道拆迁群众。
“开发时留下了不少欠账。”棕树湾社区党委书记贺秀娟介绍,社区电梯故障频繁、消防地下管道漏水、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上社区工作人员仅有10多人,管辖区域大、社会治理跟不上,环境脏乱差让群众怨声载道,服务管理不到位使干群关系紧张,居民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长一段时间,棕树湾社区成了难啃的硬骨头。而人手不足、服务不到位,既是难点,更是突破点。
“典型突破才有示范意义。”西永街道平安办负责人杨方华表示,为破解治理难题,2017年,街道在棕树湾社区成立了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建立5个党建网格,通过微信群、QQ群等搭建了覆盖至楼栋单元的微服务平台,以点带面联系到户,在线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
为吸引群众参与治理,社区“一根杆子插到底”直接与楼栋党员居民开座谈会,面对面对接群众诉求,集多方力量协商议事,并以居民满意度为标准推行评价制度和结果公开机制。
针对矛盾纠纷多,社区还吸纳社区干部、党员、居民骨干、司法工作者等力量,组建了矛盾纠纷调解队伍,以微调解促和谐,定期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及普法活动,收集矛盾纠纷并及时依法调解。去年以来,共收集各类信息纠纷58件,成功调解56件。
如今,191名党员、90名楼栋长、上百名居民代表和志愿者,成为社区事务管事者、干事者。
专注民生事 微服务提升微治理
汇聚力量,目的在于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
“问题迟早要解决,我们聚焦群众关心关切,以最小成本办好最能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事。”贺秀娟介绍,社区创新推出“六微”工作法,重头是开展微实事惠民生、微家政暖民心,从“小而微”处着手,以细微治理累积居民的大幸福。
针对“陈年老账”,社区经居民共商共议、专业测算、用途公示等程序,探索了非营利物管模式,吸纳未就业居民参与管理,扭转了杂乱差问题。同时,积极申请服务群众专项资金和大修基金,逐项补齐民生短板、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先后修建了社区体育公园1个、休闲亭15个,打造完成儿童之家和儿童游乐园,扩建社区广场、舞台,整改消防管网漏水问题,完成了47幢楼的屋面防水整治工程。
民乐苑小区南端,过去曾是堆放生活、建筑垃圾的死角。今年初,这里改造建设的社区体育公园投用,不仅配齐了儿童游乐设施、健身设施、乒乓球台,还新修了彩色健身步道,配套公厕、座椅等,一下子就成为居民健身娱乐的乐园。
居民李婆婆说,安置社区楼栋密集、健身场所稀缺,她和老街坊们一直盼着这个公园投用。如今,在家门口就有体育公园,让她从内心感到暖心而自豪。
同时,棕树湾社区还开展“微家政”送温馨,组建了修鞋匠、理发师、医生等专业志愿者队伍,定期为居民开展义诊、免费理发等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上门家政服务;还通过市民学校,定期开展月嫂、面点师等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居民就业率。
深层次治理 重塑居民归属感
专注微服务,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数据显示,90%以上居民认可社区变化、支持社区干部,物业费收取率也大幅提升。
“这让我们探索深层次治理的信心倍增。”杨方华表示,居民适应由村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是一个长期过程,要通过更细微、更暖心的举措,切实增强融入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区残疾人陈光录行动不便,无法打扫卫生;老人张荣昌维修家中灯具需要帮助;尿毒症患者陈建上厕所困难,需要一个坐便器……一个个多样化的需求,需要社区服务更加具体。
为此,棕树湾社区通过定期走访、网上平台等收集群众“微心愿”让服务前移,并协调多方力量成立困难基金,结合辖区单位个人捐款捐物、志愿者行动等努力实现群众所愿。
为消除邻里陌生感,持续增强群众归属感,棕树湾社区还坚持举办微活动,每年都举办登山、端午节包粽子、春节文艺演出等群体活动。现在,社区凝聚力越来越强,志愿者队伍已达到100余名,其中,大多数为普通党员和居民志愿者。
如今,棕树湾社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宜居、和谐的氛围,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来源 | 重庆日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