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看ARM-Linux开发和MCU开发的不同点,以及ARM-Linux的基本开发环境。
一、ARM-Linux应用开发和单片机开发的不同
还有一种是在ARM芯片上运行操作系统,对于硬件的操作需要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应用开发则是基于操作系统的,这种方式的嵌入式应用开发与单片机开发差异较大。ARM-Linux应用开发和单片机的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应用开发环境的硬件设备不同
ARM-Linux:开发板,网线,串口线,SD卡。
对于ARM-Linux开发,通常是没有硬件的调试器的,尤其是在应用开发的过程中,很少使用硬件的调试器,程序的调试主要是通过串口进行调试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ARM芯片也是有硬件仿真器的,但通常用于裸机开发。
2、程序下载方式不同
单片机:仿真器(调试器)下载,或者是串口下载。
ARM-Linux:串口下载、tftp网络下载、或者直接读写SD、MMC卡等存储设备,实现程序下载。
这个与开发环境的硬件设备是有直接关系的,由于没有硬件仿真器,故ARM-Linux开发时通常不采用仿真器下载。这样看似不方便,其实给ARM-Linux的应用开发提供了更多的下载方式。
3、芯片的硬件资源不同
ARM:通常只有CPU,需要外部电路提供RAM以供ARM正常运行,外部电路提供FLASH、SD卡等存储系统映像,并通过外部电路实现各种外设功能。由于ARM芯片的处理能力很强,通过外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其功能远远强于单片机。
4、固件的存储位置不同
ARM-Linux:由于其没有片内的flash,并且需要运行操作系统,整个系统映像通常较大,故ARM-Linux开发的操作系统映像和应用通常存储在外部的MMC、SD卡上,或者采用SATA设备等。
5、启动方式不同
ARM-Linux:由于采用ARM芯片,执行效率高,功能强大,外设相对丰富,是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并且需要运行操作系统,所以其启动方式和单片机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和家用计算机的启动方式基本相同。其启动一般包括BIOS,bootloader,内核启动,应用启动等阶段。
(1)启动BIOS:BIOS是设备厂家(芯片或者是电路板厂家)设置的相应启动信息,在设备上电后,其将读取相应硬件设备信息,进行硬件设备的初始化工作,然后跳转到bootloader所在位置(该位置是一个固定的位置,由BIOS设置)。
Bootloader主要作用是初始化必要的硬件设备,创建内核需要的一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相关机制传递给内核,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真正起到引导和加载内核的作用。
(3)启动内核:bootloader启动完成初始化等相关工作之后,将调用内核启动程序。这就进入了实际的操作系统相关内容的启动了,包括相应的硬件配置,任务管理,资源管理等内核程序的启动。
(4)启动应用:在操作系统内核启动之后,就可以开始启动需要的应用,去完成真正的业务操作了。
1、硬件环境
计算机:作为开发主机使用,安装Linux(如Ubuntu),或者采用虚拟机安装Ubuntu。
串口线:用于开发过程中采用终端进行串口调试或下载程序。
网线:用于连接arm-board和开发主机,实现tftp下载内核(程序等),通过网络nfs运行程序等。
SD卡(及读卡器)或者其他存储设备:用于存储bootloader、内核映像等,以及最终的软件系统的存储;开发过程中,通常用于保存bootloader,引导系统启动。
2、软件环境
LTIB:这是freescale的提供的一个编译工具链,能够很方便的将源代码文件编译为适合的程序代码,并对程序进行调试;用户也可以通过下载源码构建自己的编译工具链。
tftp:用于从开发主机Ubuntu上向arm-board下载内核文件、应用文件等。
nfs网络文件系统:用于在开发主机上建立网络nfs文件根系统,arm-board通过nfs网络文件系统读取开发主机上的虚拟根文件系统,完成系统的启动;方便系统的开发与调试。
minicom:串口调试工具,用于在开发主机上与arm-board通信,实现对arm-board上应用程序的操作与调试。
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主要方便代码的编辑、编译等,也可采用DS5,RealView等;或者采用gedit进行编辑,通过LTIB进行编译和管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