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公司新难题,40万年薪招不到应届生?

2021年9月23日 45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图片


在笔者最近与集成电路行业人员交流中,总绕不过三个话题,分别是华为、缺货和人才。关于华为和缺货,在半导体行业观察的很多文章中有了各种解读,本文不再赘述。至于人才问题,这是过去几年中国芯片产业高速发展,初创企业井喷和资金大规模涌向集成电路企业而导致的。在半导体行业观察年初发布的文章《中国芯片工程师的黄金时代》中,作者有详细描述,我们在这里也不就这个诱因进行更多的解读。

进入最近几个月,各大集成电路企业纷纷开展校招。据笔者从相关人士口中听到,这个毕业季的芯片相关毕业生异常抢手,当中有不少优秀毕业生手持10个offer,待价而沽。有HR更是直言,从现在的校招情况下看来,我至少需要花40万才能拿下一个优秀应届生,但这还不是十拿九稳。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芯片从业者真的进入了“卖方市场”?这种被重视程度能否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集成电路这个行业?进而缓解困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难题?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与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芯片企业HR和微电子专业教师进行了一番交流,去探讨背后的原因。

图片

行情的确变好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有经验的芯片工程师现在在市场上确实是供不应求。而为了获得合适的人才,集成电路企业们都相当大方。这就让一个芯片工程师跳槽几次工资就翻番的情况屡见不鲜。日益高企的人才成本和没钱就招不到人的现实让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开始感受到日渐沉重的压力。这也让压力传导到了今年的校招。
据某芯片企业HR则向笔者透露,即使在校园招聘中,芯片企业招人也没想象中容易。
该HR指出,现在的企业给同学发offer,很多都暂时没给薪酬。因为他们担心给的待遇太低,招不到心仪的人。而给的太高,又怕增加企业成本。一直拖着不“开价”,就成了今年应届生招聘“怪像”之一。该HR同时还表示,那些优秀的同学都拿了很多offer,这就让他们对工作、待遇和股权有了更高的要求。即使公司都一一满足,并与其签订了第三方,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一旦应届生碰到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雇主,他们会想尽方法毁约。
由此看来,现在的芯片相关专业的应届生似乎真的不愁工作?但在某高校的芯片相关毕业生看来,行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正是因为集成电路好了起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他强调。
他进一步指出,随着这两年IC行业“行情”逐渐向好,以前那种本身是学集成电路相关专业转行的尤其是学IC设计方向转行到其它行业的现象已经大量减少了。反而是现在其他工科转IC设计的工作越来越多,特别是转行数字设计人数上来了。据相关公众号对今年情况进行的统计,数字设计是验证人数的两到三倍,非常的“卷”。
“但这也是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事实上还是会有百分之十的人拿下百分之九十的提前批offer,也是就是传说中有人手持10份甚至20份offer。但其实这仅仅一部分基础较好且研究生期间真正从事了相关方向项目的同学才能到达这个水平。而很多仅仅是有初步的IC设计经验、自学入门或者培训班转行的,其实就业情况也没有多么理想。”该同学接着说。
在该同学看来,随着行业校招待遇的提升,竞争已肉眼可见的变激烈。但事实上真正的“科班”并没有增加多少,大量增加的只是简历。另外,由于现在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导致无法培养验证等方向的人才,导致找验证方向的工作的很多人都是通过培训班的项目获得经验。这些培训项目虽然有些规划的还不错,但毕竟是“速成”的。这些项目都过于程式化,面试官可能会有些审美疲劳。
来到待遇方面,至少在笔者采访的这个应届生同学看来,形势并没有大家看起来的那样一片大好。
据他介绍,从今年的IC校招看来,数字和模拟工程都是较去年有小幅提升,但涨幅并不大。基本上都是一线城市40w+,新一线城市35w+待遇的水平。他同时也指出,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一些小公司率先开价,先想多抢一些人才。而一些大公司则还在观望中,可能还是想再观察一下市场行情,然后再利用自身的优势准确的收割一波。
“估计经过前几年的涨薪,各大公司也对是否继续‘加注’产生了疑虑。”该同学补充说。
他再次强调,现在想进入芯片行业的应届生虽然多了,但大部分新增的人还是从别的工科专业转过来的,真正能被招聘单位“看得上眼”的其实并不多。这就等于是把90%的offer都发到了10%的人手上。如果后续企业不能继续加薪,大概企业就只能通过工作氛围、领导态度这些“软指标”来招揽人才了。

图片

人才短缺是主因


在接受半导体行业观察采访的时候,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教授黄乐天表示,长期以来,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短缺”似乎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年年“缺口三十万”。但实际上在应届生就业市场上近年来“冰火两重天”日益明显,同时招聘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其本质就是市场上的“优质应届毕业生”太少了。
“虽然最近大到国家部委小到培训机构都在为增加IC人才的“供给”而操心,但改变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高校等“体制内”培养单位在培养模式、招生机制等有效增加“供给”改革需要经历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目前的人才供给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各类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的质量暂且不论,其自身定位就决定了难以进行长时间、体系化的教育。由于现在芯片设计复杂度已经很高,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较高,依赖于3-6个月的突击性培训而指望获得高质量的人才并不现实。”黄教授进一步指出。“短时间的学习确实只能起到“入个门”的作用,没有系统化的学习和足够的积累难以胜任有一定复杂性和挑战性的工作。”
在问到过去一年内屡屡被谈到的“集成电路成为一级学科”是否能够让人才问题迎刃而解的时候。黄老师回应道:“其实我一直强调建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在目前我国研究生制度和管理体制下最为直接的方法,但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也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还是得依靠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体制和培养模式改革。”
他举例说到,目前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依然是一种科研导向下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学生学习预期与就业预期错位等问题。从最终人才市场的“供给”角度看效率比较低下。
然而在他看来,其实很多学生无论从兴趣、能力甚至性格上并不适合科研导向的培养模式,因为从事科学研究其实对人的各方面素质、心里状态等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是如果真正让他们有两年时间,通过修必要的课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然后做3-4个需要用2个月左右完成的“大作业”+半年的企业实习,相信还是能够批量培养一批IC设计人才的。但后一种培养模式在我们国家本质上是“缺失”的。
“这种授课为中心的高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在欧美学制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一种培养模式,对于大部分工科类学科应该都适用(其它学科不了解,不好说乱说)。但这种改革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很严密的计划。”黄老师补充说。“而目前国内仅有极少的学校在极少的专业实行了“真正的无导师应用型”硕士的培养,短期来看这种模式暂时未见大规模推广的迹象。”

图片

供需都需要转变


而在上述受访的HR看来,经历了过去几年的招聘,她本人认为,如果想招揽更多人才,集成电路企业在打造公司品牌方面,思路需要转变了。而从笔者看来,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对比国内外的芯片初创企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外企业无论是在做品牌还是做产品宣传方面,都是好于国内企业。这一方面可能与他们大多创业者之前都是大企业高管有关,原本企业的宣发他们看在眼里,也学上了;另一方面,他们这可能与他们对品牌价值的认可程度更高有关。
但来到国内企业方面,就相对实在很多。在过去,他们更多认同的一个真理就是中国人传统的“闷声发大财”,就依仗着市场队伍在前端打拼,至于品牌方面也没那么重视。这在过去竞争没那么激烈的环境中,问题不大。但现在无论是在客户端,还是在人才招募端,都给他们带来了强劲的挑战。
上文谈到的HR在与笔者交流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华为和海思在招募应届生中有很强大的号召力”,这就是“品牌”影响力的佐证。
“雇主品牌的建设需要趁早,尽量做到在同学们还是研二的时候就要在学校相关院系建立一定的影响力,提前锁定候选人。那就要求企业需要通过各种合作渗透进去。这对创业的芯片公司也是个不小的挑战。”该HR补充说。
黄乐天老师也指出,随着IC方向投资热的持续,人才需求量仍然会进一步提升,但真正高质量的供给短时间内很难快速增加。而IC行业薪资涨幅明显这一现象已吸引其它专业闻风而动“转行”过来。目前这种“人才短缺”和“简历暴增”的奇特现象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各大公司的HR等部门应该正确的认识事物背后的本质,对应届生真正的状态和水平有合理的预期。从而对岗位、薪资进行更为精确分类和匹配,在招聘时做好引导。他进一步强调“现阶段公司的工作要做细一点,对于转行过来的这部分同学要想办法做到“人尽其才”。只有把这部分人才真正用起来了,才能把人才的增量做起来。一味的排斥是不可取的。”
面对想到集成电路企业就业的应届生(也就是供应端),黄老师也给出了他的建议。
黄老师表示,长期以来到集成电路企业就业并不是一项非常主流的选择。由于学习难度高、积累时间长、需要掌握知识杂但薪水却一直不高,到集成电路企业就业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被认为“性价比”不高。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几年,在互联网等薪水高、“入行”相对容易的行业“衬托”下更是如此。因此这也导致了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在前几年大量流失。
“各位应届生应该认识到目前行业薪资待遇的上涨并不意味着学习难度的降低或者说入行门槛的降低。由于较长的迭代周期、流片所付出的一次性硬成本、制造后几乎不可修复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决定了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对错误容忍度非常低的行业。这反过来要求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不可能太低,换言之这一行也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入”的。”黄老师强调。
为此黄老师直言,学生们在选择集成电路这一行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不要片面的看到今天行业的薪水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就盲目的涌入。尤其是在内外部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强行”转行,在校招时就有可能就会觉得“受骗上当”。即便是侥幸跨过了校招这个门槛后,在后期职业发展上也会遇到瓶颈。”还是应该以长远眼光做较为全面的“职业规划。

图片

结语


因为covid-19和地缘政治的影响,过去一年内,除了中国大陆以外,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高举自主可控的大旗,纷纷加大投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而中国台湾作为全球集成电路的生产重镇,更是在即将到来的这波芯片扩产大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换而言之,在未来几年内,芯片人才的短缺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也是这个问题在最近吸引了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高度关注,这些地区纷纷对集成电路人才问题加倍重视。对于产业相对落后的中国大陆来说,破解人才难题无疑是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道路上一场异常艰难,但又许胜不许败的一战。
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在现在芯片公司在当前的无序竞争下,人才成本已经一路高涨。这也是几个芯片行业HR跟笔者交流的时候,一直说出“我们掺和不起这个校招,留给有钱的主去争吧”的原因。不知这句话里有几分是怒,几分是怨,几分是愁。
为此笔者认为,中国大陆芯片企业,尤其是小型芯片企业,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解决人才问题、薪资问题和后续经营的问题,会是整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资本界给他们提出的一道不容易解的难题。能否通过这道难题的考验,也许是很多芯片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一道分水岭。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2807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晶圆代工市场即将迎来历史性时刻

外媒眼中的中国半导体

汽车芯片供应链巨变前夜

半导体行业观察

图片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识别二维码,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台积电|AI|封装

回复 投稿,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图片
61750芯片公司新难题,40万年薪招不到应届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