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缺芯背景下,除了继续涨价,芯片巨头之间的剧烈竞争,可能随着明天一个男人的出狱而进一步白热化。
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巨头大举扩产,疯狂抢占市场份额,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据了解,韩国三星掌门人李在镕将于8月13日获得假释出狱。市场预期,他出狱后,将推动三星在美国投资1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0亿元)的芯片厂落地,这意味着台积电与三星之间的产能差距大幅缩小,也将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当前,缺芯继续蔓延。市场分析机构海纳国际集团最新研究显示,7月份芯片交货期较上月增加了8天以上,达到20.2周。这是该公司自2017年开始跟踪该数据以来最长的等待时间,这表明全球芯片短缺问题持续恶化。
此外,日产汽车8月10日宣布,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座大型工厂从下周一开始关闭两周。这是自去年底芯片短缺开始影响全球汽车生产以来,美国大型汽车工厂中停产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些变化又将对A股半导体产业链上相关公司带来怎样的新影响?
市场分析机构海纳国际集团的最新研究显示,7月份的芯片交货期(从订购到交货的时间)较上月增加了8天以上,达到20.2周。这是该公司自2017年开始跟踪该数据以来最长的等待时间,意味着全球芯片短缺问题持续恶化。
该报告还称,微控制器、控制汽车、工业设备和家用电子产品功能的芯片短缺数量在7月份出现激增。而这类芯片的交货时间现在是26.5周,正常情况下,这一周期为6到9周。
日产汽车本周二(8月10日)宣布,由于马来西亚新冠疫情爆发导致的芯片短缺,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座大型工厂从下周一(8月16日)开始将关闭两周,预计将于8月30日恢复生产。这是自去年底芯片短缺开始影响全球汽车生产以来,美国大型汽车工厂中停产时间最长的一次。
据台媒报道,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台积电的供应链透露,英特尔将领先苹果,成为第一家采用台积电3nm(纳米)芯片制程的半导体公司。
据悉,英特尔将采用台积电3纳米制程生产绘图芯片、服务器处理器。预计明年二季度开始在台积电18b厂投片,7月份正式量产,实际量产时间较原计划提前一年。
台积电供应商称,此次英特尔向台积电下的订单包含带有集成显卡的三种服务器CPU,均为该公司的核心产品,首批数量约为4000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台积电最新制程第一个客户都是苹果,主要生产苹果搭载在当年度iPhone新机的A系列处理器,而苹果也是台积电的第一大客户。对于英特尔成为台积电3纳米第一个客户,台积电表示,不对客户接单做任何评论。
根据台积电此前的说法,和5纳米制程相比,3纳米制程有助于计算性能提升10%至15%,同时降低25%至30%的耗电量。
目前,台积电美股市值为60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万亿元。2020年以来,台积电美股累计涨幅超过一倍,今年2月份一度涨至141美元,之后几个月大幅回调。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台积电股价报116.03美元。
8月10日,台积电在其官网公布7月营收报告。2021年7月份,公司合并营收约为新台币1245.58亿元,较上月减少了16.1%,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7.5%。2021年1至7月累计营收约为新台币8591.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8.1%。
需要指出的是,7月份的营收环比下滑16.1%,终结了台积电营收环比持续上涨的势头;而17.5%的同比增长率,也低于6月份的22.8%和5月份的19.8%。
英特尔成为第一家采用台积电3纳米芯片制程的客户,或许意味着英特尔肯定台积电3纳米制程技术优先三星。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将于8月13日获准假释。在全球陷入芯片荒的背景下,李在镕假释出狱有助于三星的重大并购以及在美投资案的推进,三星或将加快重大并购,全力追赶台积电。而作为台积电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星是全球第二家可以量产5纳米芯片的厂商,同时,三星在3纳米工艺制成上的进度丝毫不比台积电弱。
李在镕现年53岁,2012年12月出任三星电子副会长,2016年卷入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案,2017年遭逮捕。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同年一审,判处他5年监禁。2018年,首尔高等法院二审认为李在镕迫于朴槿惠等人的压力“被动行贿”,改判监禁两年半,缓刑四年。李在镕坐牢11个月后出狱。
但韩国大法院随后在2019年10月终审过程中对二审所涉行贿金额等表示异议,将案件发回首尔高等法院重审。重审后首尔高等法院于今年1月18日就李在镕案进行二审重审判决,李在镕因行贿等罪名获刑2年6个月,李在镕因此再度入狱服刑至今。
彭博社认为,李在镕如果重返三星,很可能加快美国17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或重大并购。早些时候,三星宣布将投资1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0亿)在美国建设一座芯片工厂,以缩小跟台积电的差距,但工厂地址迄今仍未确定。外界猜测,这项大规模投资计划很有可能会在李在镕回归后确定。
在2021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赶超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商。三星的半导体业务在二季度销售收入为22.7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77.26亿元),高于英特尔二季度总销售额1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67.34亿元)。7月29日,三星电子高管在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今年的代工业务销售额有望增长20%。
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的英特尔,一直占据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仅在2017年和2018年将冠军宝座让给三星。如今,它又一次失去了行业霸主的地位。
在“缺芯”潮下,晶圆代工企业纷纷宣布涨价。
8月2日,韩国晶圆代工巨头三星电子透露会调涨晶圆代工价格,以资助其在韩国平泽附近的S5晶圆厂的扩张,从而使其得到更多收益来支持下一轮投资。
8月6日,据台媒报道称,台积电已通知客户,从8月开始,其为LCD驱动芯片供应商提供的12英寸晶圆制造服务将提价15-20%,这将促使供应商提高终端客户的芯片报价。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3月底起就有消息称台积电要涨价,而且台积电还取消了对客户的优惠,导致变相涨价数个百分点。
有分析称,台积电这一波调涨预期将促成第三季度新一波的芯片涨价风潮,预期此次调价将带动终端OLED与LCD驱动IC迎来新一轮报价涨势。
据IC设计人士透露,台湾多家晶圆代工厂准备再次提高成熟制程8和12寸报价,提价幅度至少为5-10%,涨价通知至2022Q1。自去年Q4产能紧张开始以来,台湾代工厂至少已2次提价,累计涨幅在30%以上,联电、力积等台厂21Q2业绩创历史新高。民生证券指出,本次提价将进一步强化当前的缺芯涨价逻辑,提升代工企业全年业绩预期。
而面对全球芯片的短缺,为了巩固自己的市场份额,全球芯片巨头们纷纷抛出了扩产计划。
台积电4月份宣布,在未来3年投入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00亿元)增加产能;6月初,台积电高管表示,公司投资120亿美元的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已经动工。
英特尔3月份宣布,将斥资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两家芯片工厂。同时,英特尔还宣布,向外部客户开放晶圆代工业务。
面对台积电和英特尔这两家半导体巨头的挑战,三星计划将在美国投资170亿美元建设先进制程晶圆厂,生产半导体产品。今年7月份,外媒报道称,三星电子考虑在美国建设芯片工厂,投资将高达1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0亿元),目前正在寻找美国新芯片工厂的建设地点,潜在选址包括得克萨斯州,得克萨斯州的威廉森县就是他们考虑的建厂地址之一。
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的数据显示,目前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占据全球代工市场的55%,其次是三星,市场份额为17%。业内人士表示:“三星的芯片业务受内存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该公司需要加大投资晶圆代工业务,以与台积电展开竞争,并应对来自英特尔的威胁。”
站在行业的风口上,今年以来,半导体、芯片股持续火爆,股价与业绩起飞。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年初至今,明微电子涨幅超过4倍,富满电子涨幅也接近3倍,士兰微、上海贝岭、晶丰明源、瑞芯微、富瀚微等涨幅均超过100%。北方华创、神工股份涨幅超过90%,北京君正涨超73%。
从中报业绩来看,已披露半年报的公司中,明微电子上半年净利同比大增逾9倍;富满电子的净利同比增长近12倍;乐鑫科技的净利增幅也接近2倍。
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中,上海贝岭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335%-340%,北京君正净利预增26倍至34倍。卓胜微预增180.72%-190.36%。
8月5日晚,中芯国际在联交所发布了二季报。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口径下,2021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销售收入为13.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92亿元),环比增加21.8%,同比增加43.2%;净利润为6.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49亿元),环比增长332.9%,同比增长398.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6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为1712亿块,同比增长48.1%;6月单月集成电路产量308.2亿块,同比增长43.9%。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进口额为1978.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出口额为66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2%。
中原证券预计,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仍将延续,芯片供需紧张的情况短期不会缓解,行业仍将维持“上肥下瘦”的产业链格局。
民生证券指出,大陆半导体设备产业在经历依赖国外技术阶段、自主研发阶段后,已步入本土替代阶段。从市场空间看,大陆已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最大需求市场,本土foundry、存储IDM等大规模扩产将推动市场持续增长。从自给率看,各品种设备自给率普遍低于10%,少数低于20%,整体自给率水平偏低。认为大市场+低自给率,叠加国产替代大趋势,大陆整体半导体设备板块迎来黄金增长期,建议关注各细分龙头:北方华创(刻蚀、PVD、CVD、ALD、炉管等)、芯源微(涂胶显影设备)、中微公司(刻蚀设备)、华峰测控(测试设备)、芯碁微装(微纳直写光刻设备)、万业企业(离子注入设备)、晶盛机电(晶圆制造设备)等。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