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款智能眼镜产品,它号称可以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
它采用了 AR 增强现实技术,能把重要的资讯像科幻片一样推送到你的眼球上。
它的技术背景非常强大,来自谷歌最神秘的研发团队:谷歌 X 实验室。
产品推出之后,全球主流的科技媒体们也丝毫没有吝啬过自己的夸赞之词。
仿佛戴上之后,就已经提前窥见了 2077 年的夜之城。
由于极为严苛的购买条件限制,当时哪个小伙伴要是能有门路整这么一个智能眼镜回来, Ta 就是十里八村最靓的仔。
的确,不说怎么搞到谷歌美国开发者的身份资质,光是 9500 多元的售价,外加 2000 多元的国际运费,就足以让无数人望而却步。
是的,这款眼镜就是大名鼎鼎的 Google Glass ,中文名称 “ 谷歌眼镜 ” 。
然而就像是一场暴雨一样,人们对谷歌眼镜的狂热追捧来的有多块,退的就有多快。
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谷歌眼镜就因为 “ 潜在的隐私风险 ” 遭抵制。
外加上首发之后的销售遇冷,谷歌干脆取消了后续消费者版本的迭代计划。
而等到 2019 年,谷歌正式宣布关停谷歌眼镜相关的云端服务设施。
这意味着,这款曾经想要改变世界面貌的智能设备,在消费领域彻底失败了。
隐私问题、机能问题、佩戴的人体工学舒适度等等,这些是我们探讨谷歌眼镜现象时最常落脚的点。
但是在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之外,谷歌眼镜的背后还有着一个经典理论在默默的运转。
差友们晚上好,我是米罗,一个曾经站在托尼身后的男人。
今天我想从技术成熟曲线 —— 一个产品界的经典理论上入手,跟大家聊聊:
万众瞩目的谷歌眼镜,是怎么成为 AR 滑铁卢的。(点阅读原文也可以看~)
这是我在 B 站的第四个视频,假如各位差友们觉得还不错,欢迎走过路过点个关注。
假如大家觉得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欢迎在后台给我发私信,凡是看到的我一定会给大家回复。
未来我将会制作更多更行业、更深度的数码视频,争取喂饱大家的好奇心。
期待在未来与各位相遇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