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骚操作:爬虫“偷”简历、监控“打报告”、还能给你推广告

2019年6月5日 36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这世上,很少有能够牢记初衷的人。

 

在《黑镜》第一季第一集中,原本推进所有剧情发展的起因,是解救被绑架的公主,谁能想到,当直播如期进行,全国人民都围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观看首相和一头猪发生X关系时,没人注意到,公主早已晕倒在空荡荡的街道中。

 

同样,也很少有“包装”摆不平的事情。

 

所有人都拼命想要守护的隐私,却能够在一连串的“包装”下,成为一家数据公司的亮点业务,获得李开复等人的青睐,堂而皇之的贩卖着个人隐私。

 

B轮融资,拥有38个B端招聘产品,累计非法获取37亿份简历,超过10亿份通讯录信息。

 

“不告而拿”你的简历,还“偷偷给老板”打你的小报告。

 

何其骚也。

 

01 谁在背后打我小报告?

 

上个月的一天,大半夜的,我被朋友老胡拉出来喝酒,半瓶啤酒下肚,他狠狠咬下半串牛蹄筋,含糊不清地吐出一句话:“真他妈倒霉。”

 

原来,他被裁员了。

 

在“资本寒冬”这个词高频出现的情况下,裁员本来不是个稀罕事儿,但老胡被裁的原因,却令人大跌眼镜:

 

在招聘平台更新了简历,明明已经屏蔽了公司,却不知怎的,还是被HR知道了。

 

紧接着,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顺其自然的发生了。

 

老胡被人事叫进了办公室,在一番很官方的交流后,老胡面前出现了一份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在追问原因时,HR说:“既然你已经打算要走了,继续在这里工作很可能会影响团队合作,所以很抱歉。”

 

正当老胡要解释的时候,HR端着水杯离开了。

 

“上个项目刚刚完结,我只是把它增加到了简历中,这有什么不对吗?求职意向一栏,明明还是不考虑新机会,怎么就说明我打算要走了?再说,我已经屏蔽了公司,为什么HR还能看到我的简历更新情况?”

 

老胡发出灵魂三连问,巧的是,我好像、正好知道答案。

 

去年年初,因为工作需要,我代管过三个月公司的招聘账号,有天早上,我照例打开HR邮箱,想要寻找合适的候选人,突然一封邮件吸引了我的注意,标题是:“你公司有3人可能会跳槽,请及时查看”。

 

好奇之下,我点开它,发现邮件内容很简单,只说“X先生等3人有跳槽可能,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按捺不住好奇,我跟随指示,在微信上关注了一个叫做“助**猎”的公众号,然后绑定了公司。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到了一条消息推送,“监测结果提醒新发现1名员工要跳槽


图片

 

而我之所以现在还保存着这张截图,是因为当天晚上,我跟两位做HR的朋友做了分享,深入探讨了一下这种现象。

 

随后,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家叫做北京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干的这事儿,真是有够狠的。”


图片

 

那次骂完后,我就渐渐淡忘了这件事,谁料时隔一年多,类似的事情在老胡身上发生了,遗憾的是,我当时站在信息推送的上游,而老胡正好相反。

 

我让老胡想办法打听到他前东家HR获知员工简历动态的平台,几天后,有了进展。

 

那个平台,叫做“助手*猎”。


图片

 

好眼熟的名字,难不成跟我去年遇到的是同一家公司?一看资料,发现不一样,这是一家深圳的公司。


图片

 

再仔细一看,这家公司去年年底才成立,公众号也是今年年初刚刚注册的。


图片

 

为了试试这个打着大数据旗号的产品,我按照公众号的指引,输入了老胡之前所在的公司名称。


图片

 

随后,“员工流失预警”出现了,但在未登录的情况下,只显示最新的一个。


图片

 

如果想查看所有预警的详细信息,并实时收到平台的监测提醒,则需付费,限时折扣价1350元/年。


图片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此类平台有很多人吐槽,但确有公司愿意为此付费。


图片

 

不得不说,此类平台还真是有胆量。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难道他们不知道上一家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已经蹲进去了?

 

02 爬取简历,替老板监视员工

 

今年3月末,大数据领域遭遇了一场龙卷风,卷走了36个人。

 

成立于2014年的简历大数据公司——巧达科技,涉嫌违规盗取、兜售用户隐私,办公室被查封,员工悉数被警方带走。

 

据公开资料显示,巧达科技成立5年,先后获得由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及中信产业基金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虽只融资到B轮,且团队人数不足50人,但它却是一家悄咪咪赚大钱的公司。

 

创业第三个年头,巧达科技全年营收就已超过4亿,净利润接近一半,然而,在细究巧达科技的业务时,你会发现,它赚钱靠的是数以亿计的简历

 

燃财经曾拿到一份巧达数据给客户的商务合作BP(商业计划书),这份文件称:巧达科技旗下共有38个B端招聘产品,拥有超过170万的招聘者用户,数据库有2.2亿自然人的简历、简历累计总数达37亿份。


此外,巧达科技还有超过10亿份通讯录,并且掌握着与此相关的社会关系、组织关系、家庭关系数据。

 

令人唏嘘的是,巧达科技获取数据的手段,是爬虫

 

巧达科技主要数据来源于“乔大招”产品矩阵,旗下拥有“简历时光机” “爱伙伴”等10余款产品。

 

这些产品到底有多骚?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举两个例子:

 

“简历时光机”,这名字让我想到动漫哆啦A梦中,大雄房间里那个神奇的抽屉。实际上,这款产品确实很秀,它能够拼命发掘你简历上所有的秘密,让HR看到简历上所有曾有过的修改历史,无论你是新增、修改,亦或删除,统统都逃不脱。

 

“爱伙伴”,是一款可以“监测员工离职动向”的工具软件,它可以监测到员工更新、投递简历等动作,以及员工简历被HR、猎头查看次数等信息。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准备跳槽,静待机会,还是被猎头看中,所有的动作都会被实时监测,并推送给单位相关负责人。

 

虽然干着违法的事情,却有足够勇气腆着脸为自己洗白,真不懂是无知还是故意诱导。

 

“爱伙伴”产品负责人刘博曾向媒体表示:简历中不存在法理规定的个人隐私信息,并且乔大招只解析简历信息中个人教育经历和个人求职经历两部分,是属于“个人可向公众开放并知悉”的信息。


对于简历中的照片、联系方式、身份证等不在乔大招的获取范围,解析前已经做了脱敏处理。

 

兄dei,没事能不能多看看书,你这产品负责人是走后门得来的吗?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单位、履历、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除了向老板和HR打小报告外,巧达科技还将这些信息卖给广告主,广告主以此来向用户做精准营销,买房买车、贷款保险,至于你能遇到哪一种,随缘。

 

不知道在被抓的那一刻,巧达科技有没有想明白是为何。


图片

 

自诞生伊始,大数据就已是万人争夺的屠龙宝刀。

 

若守不住底线,最终也只能自食苦果。

 

然而,一个巧达科技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巧达科技”又冲上来,继续争抢和蚕食着简历大数据市场。

 

03 平台霸气回怼的勇气,究竟是谁给的?

 

针对监测员工简历动态这件事,虽然在更早的时候,就陆陆续续有人发声,但真正开始产生舆论影响,却是源于拉勾网联合创始人的回应。

 

去年,一位网友在微博,爆料了这波骚体验,提醒称:“如果你还没有从上家公司离职就开始在拉勾上更新简历,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拉勾是会发一份邮件提醒你的老板,有员工可能会跳槽。”

 

图片

 

次日,拉勾网联合创始人鲍艾乐实名回复,称这是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与拉勾网毫无关系,请网友带着智商来看待这件事,切勿瞎哔哔。 

     图片

 

这波回应看似霸气,实则是甩锅。

 

虽然这类第三方平台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但是,平台确实从拉勾爬取到了用户的简历,这最起码能够说明,拉勾网的反爬虫机制是存在漏洞的。


图片


既然说求职者是拉勾的根基,那么,现在你的根基出现了问题,没有丝毫自查反省,反倒甩锅甩了个干净,这就是拉勾的社会责任感所在?

 

别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0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约2个月前,有两条新闻曾引发激烈讨论。

 

一条发生在南京,关于给环卫工人佩戴智能监测手环。手环除具备显示时间、天气等基本功能外,还有一项特殊功能:当环卫工原地停留超过20分钟,手环会自动发出语音提示:“短暂的休息之后,继续努力工作吧,加油!”

     图片


另一条发生在浙江,关于员工频繁跳槽会影响征信。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葛平安发言称:“个人频繁辞职和就业的话,他的信用就成问题了。而后,浙江人社厅回应:针对的是恶意频繁跳槽行为。


图片


“员工动向监测预警”与这两条新闻搭配在一起看,你别说,简直毫无违和感,就连散发的气质都那么相似。

 

科技进步的太快,人文思想却没能跟上。

 

曾经风靡资本届的大数据行业,在风口上高速起飞,一直是舆论和资本的焦点,但由于大数据和个人隐私具有天然的相关性,这使得一大批只愿向钱看的大数据公司,不惜干着违法又缺德的买卖。

 

敢情这类公司的员工,不在意自己是否被监控?你别说,人家可能还真的不care。


图片

 

对于这类贩卖简历大数据、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员工简历实时监测的行为,网上站成两队。

 

一部分人认为,这会让原本处于弱势的求职者更加受困,同时,对公司形象也有所影响。


图片

图片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无所谓,内心坦荡,无惧变化。


图片


果然,人的注意力都很容易被转移。

 

当围绕“对员工的简历监控是否合理”这个话题展开辩论的时候,很多人都忘记了,这种在未授权情况下恶意获取公民信息并谋取高额利益的行为,根本就是违法行为啊!

 

果然,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看来,我要重温一遍《黑镜》了。

图片

还原事实|专扒黑产

微信ID:darkinsider


图片

知乎 一本黑

微博 一本黑007

投稿、爆料、招聘、转载

请联系微信:chenchen_19940612

约稿、内容合作、联系:yibenheiSW

60520招聘骚操作:爬虫“偷”简历、监控“打报告”、还能给你推广告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